close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了配合各項現代化教育之實施,創設了「台灣教育會」,於1931年4月,責成當時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井手薰設計完成「台灣教育會館」(台北市濟南教會禮拜堂亦是井手薰之傑作),落成後成為當時之演講會場、教育成果展示場及電影製作放映與美術展覽之重要場所。
1945年8月29日,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並設立「台灣省教育會」,借用「台灣教育會館」為辦公與開會場所。二二八事件發生後,30名參議員中,有王添灯被捕喪生,林連宗失蹤及林日高、馬有岳受到拘禁等事實,此館因而成為戰後台灣人追求民主及見證二二八的重要歷史現場。
1959年「美國在台新聞處」遷入此館辦公,1979年台美斷交,此處改為非官方性質的「美國文化中心」,後於1991 年底遷出,一度由「中國童子軍總部」承租,1993年6月再由「美國文化中心」續租,此建物在同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真可謂歷盡滄桑、風華未改。
在落成迄今82年中,歷經日治、二二八事件、台美斷交、台灣解嚴及政黨輪替等事件,確實是個不凡的歷史地標,撫今追昔,盼望台灣今後不再受欺凌,能獨立自主傲然於世。

司法界有多人受難。
施儒珍在如此狹窄的空間躲藏17 年。
1931-1945/台灣教育會館時期照片。
畫家顏水龍
顏水龍作品。
女畫家陳進。
畫家陳澄波曾擔任嘉義市參議員。
1946年嘉義市參議會成立時之團體照。
模擬當年議會之議事廳。
省參議員王添灯。
省參議員林連宗。
美國駐台時期。
二二八紀念資料與報導。
目前館內之吊燈。
裝飾莊嚴的長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