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永和「仁愛公園」之前,先概略了解永和之身世與現狀。


    永和面積為5.599平方公里,人口23萬多人,平均人口密度為40568/平方公里,是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域。(同樣是縣轄市,馬公市的面積是33.99平方公里,約為永和的6倍大,人口卻僅有58千多人,是永和的1/4 可見永和實在擠爆


    原本並無永和這地名,也就是說永和原來是中和的一部分,自從1949年國民黨敗逃來台之後,很多黨、政、軍人員及其家屬,還有ㄧ般老百姓也跟著遷移來台灣,其中一部分人居住在現今的永和地區,後來住民愈聚愈多,為了順應地方發展起見,乃於195841日永和脫離中和鄉另立「永和鎮」,為何取名為永和?因早年中和一帶曾發生漳州與泉州移民之間為爭奪地盤而致集體械鬥,為紀念此事件,希望後代族群之間能永遠和平相處,乃有「永和」之稱呼產生。


    復因人口不斷激增,197911日改制為台北縣永和市,直至201112 25日,因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乃再改稱「永和區」。


    轄區不到6平方公里的永和地區根本沒有所謂市區與郊區之分,到處都是密集的建築物,路上行人、車輛絡繹不絕,像極了香港九龍的尖沙咀、旺角地帶。


    早期永和大手筆規劃了七座公園,但為應付大量湧入的居住人口,除仁愛公園之外,其餘均被取消,改為機關、學校與住宅用地,以致造成今日永和「綠意黯然」的景象,與原先花園城市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馳,因此能有碩果尚存的仁愛公園,實在彌足珍貴。


    公園四週被道路所環繞,正門是仁愛路,其餘是永平路、保安路及保生路。下午一點多進入公園,氣溫熱不可當,除了有ㄧ群人在陰涼處做太極操之外,其餘零零散散的「閒人」頂多十來個,熱氣逼人的情況下,我急步繞園一圈,順手拍照存檔。


    園裡分成幾個區域,其中一區設置表演舞台,前方擺設一大片的觀賞座席,其氣勢並不遜台北市大安公園,但後者的使用頻率應高於仁愛公園,畢竟它是位於首善之都的台北,自然較受人青睞。


    在ㄧ密林處,突然看見一座名人銅像,走進一瞧,原來是出生於永和已故本土畫家楊三郎(1907.10.05~1995.05.06),座台有其畫作及生平簡介,在其他區域也有一些藝術裝置,使得此公園多少顯現其不庸俗之處。表演舞台一側,有歐式庭園造景,故而仁愛公園又被賦以「歐式公園」雅號,儘管無法與歐洲宮廷花園相提並論,但也意思到了。


    永和另有一知名已故作曲家楊三郎(本名楊我成,1919.10.18~1989.05.25),他曾寫了一些膾炙人口的台語名曲,如《望你早歸》、《秋風夜雨》、《港都夜雨》等,未知仁愛公園裡為何無其立足之地?這要詢問當初公園的規劃與設計單位了。


    此次新北市十大人氣公園選拔,永和仁愛公園榮幸當選第三名,比起蘆洲的仁愛公園,它比較算是一座像樣的公園,不知他人想法如何?








公園正門。





表演舞台


 



觀眾席











兒童遊戲區。


歐式造景公園


美術家楊三郎














作曲家楊三郎


兩隻緊握的雙手,象徵台、韓友誼長存。


南韓安城市捐贈藝術造型說明。


同濟會捐贈藝術造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旅遊通 的頭像
    旅遊通

    旅遊通部落格

    旅遊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