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北投的秀山路是個山谷地形,以前滿山遍野都生長著菅笀,在秋冬季節笀花隨風搖擺,並且發出嘶嘶叫聲,遠聽宛如鬼哭神號,因此被人稱為「鬼仔坑」,但因名稱不雅,後人遂改名「貴子坑」,也可能有「早生貴子」之含意吧!

附近山頭之土質含有製作陶瓷、玻璃等所需之成分,如鶯歌等地的陶瓷工廠紛紛來此採土,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但也因濫採的結果,雨後常有大量泥水流入下方農田與住家,引發不少民怨,在林洋港擔任台北市長時乃斷然下令禁採,如今尚可看到當年採土之遺跡。
後來市政府並撥款在貴子坑建設 「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以示環境保護之重要。

貴子坑溪所施作之梯形河床
半路的指標
教學園區大門
園區中央的情人湖
園區內大樹成林
台灣都會區常見野鴿蹤影
健康步道
湖邊密林
樹下綠草如茵
發現有人在步道慢跑,但此時未入鏡頭
湖中放養錦鯉,有位阿嬤帶兩位孫女來餵魚
白色山頭顯示當年的採土遺跡
平常日遊客稀少,倍感幽靜
萬重綠中幾點紅
遠方山頭為文化大學校區
遠景為關渡平原
通往瞭望台之步道
祖孫正在觀看圖片介紹
空蕩蕩的長距棧道
遠方終於出現一位遊客
岩石礦物解說
白淨的礦土
現年69歲的蔡姓管理員已在園區任職20 年,娓娓道來園區的沿革。
註: 欲往「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遊覽者,可在北投捷運站轉搭大南218路公車,在「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站下車,沿秀山路往上直行約25分鐘左右即達。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