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4年樂生療養院被台北市捷運局規劃為新莊線機廠用地之後,世人始認真面對樂生八十多年來所遭遇的苦難。
     日據時期的昭和5年,也就是西元1930年,樂生療養院正式收容又稱漢他病的痲瘋病患,在醫藥不發達的年代,痲瘋是種難醫治的慢性傳染病,病患被強迫集中治療,且禁止結婚,後來雖不禁婚,但必須結紮,得了此病,註定ㄧ生前途茫茫,了無生趣。
     院區最初收容100多人,僅有數棟房舍,至1939年增加到700多人34棟房,二戰後日本撤出台灣,由國民政府接管,直到1969年房舍增建至61棟,而病患人數也達1050人之多。
     拜醫藥逐漸發達之賜,痲瘋病已能被有效控制與治療,如今病患漸少,雖然有200多人遷入幾年前新蓋的新院區(現稱為迴龍醫院),然而還有不少人仍眷念舊院區的幽雅環境,一直不肯搬遷。
     捷運機廠施工多年,屢傳舊院區很多房舍受損,甚至有走山之虞,「青年學生聯盟」、「樂生保留自救會」等團體群起聲援,要求遷廠,園區保留為紀念古蹟,但捷運局仍持續趕工,結果如何?有待多方溝通、協商,以求創造雙贏局面。


遠處為機廠廠房,近處正施作軌道地基


走過天橋,遠方即為未拆的舊園區所在


2011 年新建的天橋方便舊園區居民的進出


聲援團體的聲援內容


日本媒體報導


長棟式的蓬萊舍


人進人出的舊景不復得見


左為餐廳,遠處煙囪是燒熱水的地方


這可不是豪華別墅,而是加強鋼骨支撐勉強住人的院舍


人去樓空的危屋


拆掉它?保留它?傷腦筋


工作幾十年的李姓工友娓娓道來園區種種


龜裂的牆壁敷上水泥補救,到底能撐多久?


閒來惹花拈草增添生活情趣


花、樹伴隨老舊房舍


樹齡幾十年的「印度含笑」


乍見啄木鳥認真在工作








陪伴樂生院民已60載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望教會


1936年日籍牧師小倉兼治創建該教會,使樂生院民心靈有寄託之處


紀念1927年從美國來台灣傳教的宣教士孫雅各





新建的樂生療養院迴龍院區已改名迴龍醫院,除住了舊院區200多名病患,也轉型為署立綜合醫院供一般大眾就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旅遊通 的頭像
    旅遊通

    旅遊通部落格

    旅遊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