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有人類居住的地方都會被取名,即使是無人島,有人也免不了要為它命名,這都是為了生活上的方便,就像各種動、植物或物品也都有其專屬名稱。
首先談到地名,我們常會對他人提起「出生地」,那是值得熱愛與懷念的故鄉,其名稱的由來是遠古祖先們根據智慧集合眾人的共識日積月累的結果,其實並無所謂粗俗或高雅之分。
早期有一木板橋樑橫跨小河,是兩邊居民往來的必經之處,聚落慢慢形成並逐漸擴充,因此造就了今日的「板橋市」,而「樹林市」是因早年一大片樹木林立而得名,新竹之東有「竹東鎮」,之南有「竹南鎮」,之北有「竹北市」,類似這些地名都有其由來與根據,幾十、幾百年來深烙大家的記憶中。
1949年國民黨被共產黨打敗逃亡台灣,開始以所謂「三民主義」的理念來治理台灣,就大肆更改或新取舊有地名,什麼四維八德、復興中華等既八股又政治意涵濃厚的名稱陸續在台灣各地冒出,諸如「三民鄉」、「仁愛鄉」、「信義鄉」、「和平鄉」、「復興鄉」、「大同鄉」、「光復鄉」、「八德市」、「達仁鄉」、「來義鄉」等,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原住民世居之地,更可笑的是神話故事裡虛構的人物「吳鳳」也立了鄉名,實在是不倫不類令人哭笑不得!
美國在獨立之前,西岸太平洋地區仍為西班牙殖民地,後來美、西爆發戰爭,西班牙被打敗而退出今日加州一帶,但美國後來一直沿用原有殖民時期之地名,如「洛杉磯」、「聖地牙哥」、「聖荷西」、「阿罕布拉」等,這種為了尊重歷史的作法令人佩服。
近年來台灣民智漸開,民主意識抬頭,有些地方人士熱切要求正名,因此前幾年「吳鳳鄉」更名為「阿里山鄉」,「三民鄉」也於2008年1月1 日起改稱「那瑪夏鄉」,不知不久的將來「中華民國」是否也將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其他?
再說台灣各地路名,那就更五花八門,如果要統計什麼名稱最浮濫,當然非「中正路」、「中山路」莫屬!
全台各地大部分城鎮最早開發或最熱鬧地區的路名幾乎被上述二名所包辦,孫中山作古幾十年,所以「中山路」可分段或稱「東、南、西、北」,至於蔣介石當年還在世,誰敢把「中正」五馬分屍?所以以前台北市原來的「中正路」(現今的忠孝西路與八德路)門排號碼竟多至1000多號,真要以號碼找地址,是會把人累得半死,在戒嚴年代誰敢吭聲?
排名在後的路名也如上述地名一樣充斥「反共復國」之類食之無味的東西,什麼「光華」、「中華」、「中興」「復興」、「三民」、「民族民權民生」、「自由」、「自強」、「國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毫無創意與特色可言,只有中國的「解放路」可與之媲美,美國人則是以科學態度來處理,像紐約市的街道如棋盤式整齊劃一,概以數字來取名,按著數字順序尋找地址可說易如反掌,雖然少了些變化,但方便性絕對是百分百。
要說什麼路名較討喜又好記,,我想「幸福」、「健康」、「吉祥」、「常青」等是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或以花草、大自然(如「玫瑰路」、「彩虹路」)來取用,也是不錯的選擇,今後如有新闢道路,有關單位不妨開放網路徵名,相信經由眾人集思廣益,一定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