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1月15日我曾到淡水紅毛城參觀,ㄧ般所稱的紅毛城,其實指的是「紅毛城古蹟區」,包括了主堡、洋樓式的領事官邸及清代建築的南門等,由於篇幅關係,我沒有介紹到官邸部分,現在此補充說明。
清末咸豐年間,英、法聯軍之役發生後,陸續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通商條約,使得台灣四大港口雞籠(基隆)、滬尾(淡水)、安平及打狗(高雄)被迫闢為通商口岸,淡水開港,因而開啟了北台灣近代史的序幕。
西元1863年(清同治2年)英國向福建巡撫徐宗幹租用淡水紅毛城做為英國領事館,租期99年,後來淡水貿易日益興盛,英國為拓展商務,乃於旁邊興建ㄧ座二層式洋樓,於光緒17年(西元1891年)落成,為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風格,外觀頗為氣派。
西元1972年英國與台灣斷交後撤館,曾由澳洲、美國等代為管理,直到西元1980年才正式由台灣接管,1983年對外開放參觀,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通過以下照片,我門可以細細品味其建築的精細與高雅的格調,英國曾被稱為「日不落國」,雄霸世界各地,廣佔殖民地,確定了其顯赫的國際地位,在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lgar所作古典名曲《威風凜凜第一號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1的音樂聲中,讓人覺得其霸權是其來有自的。
昔日儲水用水箱
17~19世紀之古砲
淡水河與觀音山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