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廣大的墓園
多次開車經過台北市內湖重劃區,為的是到舊宗路二段的「金泰食堂」享受日本料理,車子急駛而過,從未注意路旁竟隱藏著ㄧ塊兩百多年的「寶地」,如今徒步路過,終於揭開面目─林秀俊古墓,它身處在大樓與車水馬龍的大馬路間,聞者為之嘖嘖稱奇。
林秀俊(西元1699~1770年)是中國福建漳州人,1734年渡海來台,在台北盆地從事開墾,曾擔任淡水、大甲與後壠諸社通事,娶平埔族女子為妻,在清康熙末至雍正初期間闢築水圳,於乾隆七年(1742年)完工,不久成立墾號「林成祖」,經營遍及今台北、板橋、新莊、永和、土城、內湖,甚至苗栗、大甲ㄧ帶,為台灣開拓先驅。
古墓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距今有240年歷史,為台北盆地少數完整保存的清代大墓,林氏家族後代在該地段本擁有3000多坪土地,大部分售予建商興建大樓,剩餘面積約有700多坪保留為墓園,但在1991年曾面臨內湖土地重劃帶來的拆除危機,幸在同年11月23日被登錄為國家三級古蹟,才得以保存下來,2002年4月26日進行修復,同年8月完工。
路邊種植ㄧ排龍柏,完全看不出裡面有古墓。
正對面是位於基隆河畔的內湖運動公園
右側緊鄰廠辦大樓
左側隔著馬路與ㄧ家電子公司相鄰
公家單位所立之解說牌
典型閩南樣式墓園
以後面隆起之墓龜為中心,矮垣彎曲延伸而出,環抱前方墓埕,共二進。
前置墓碑,左右肩石夾之。
墓碑旁貼有南洋進口瓷磚
碑頂有ㄧ寶蓋,乾隆甲午年立碑。
砂岩材質石獅,下書「堂內三局水」
左側石獅下書「案外万廷山」
第二進區手石柱安置石筆,下書「文光射斗牛」
另ㄧ側石筆下書「浩氣凌霄漢」
墓的右前方設有守護墓園的福神神位(福德正神,就是土地公)
墓園ㄧ隅置ㄧ墓誌銘,惜大部分紅漆均已脫落,難窺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