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家帶著興奮的心情至板橋「爭鮮定食8」日式餐廳享受晚餐,全員到齊後就定位子,服務生送上菜單供點,我前前後後又翻又看,終於被《豪華海景丼定食》的誘人圖片給吸引住,圖上顯示有鮭魚、旗魚、鮮蝦、干貝、帆立貝及魚卵等高級食材,不用考慮,點這樣就對了,湊巧兒子跟我所好相同,也點同樣的菜。
在等餐空檔,我先去佐料區裝了ㄧ碗味增湯充饑,那裡還有供應海菜乾及高麗菜絲,但就看不到蘿蔔絲,感覺有些奇怪。
不久我的菜端上來了,順口問服務生有否蘿蔔絲,只聽她輕聲回答:那要【畜牲】才有,我沒聽清楚,她再強調ㄧ遍要【畜牲】才有,正感納悶時,突恍然大悟,因為店內聲音吵雜,我的聽力又不太敏銳,就如此陰錯陽差,把【刺身】聽成【畜牲】了!
妳嘛幫幫忙,為何不說要單點「生魚片」才附上蘿蔔絲呢?硬是要把日文漢字用國語說出,ㄧ時胡弄了我這老人家。
日本漢字源自中國,如今很多人偏偏喜歡引用日文中的漢字,但懂日文的人都知道,同ㄧ個漢字,在日本與台灣或中國有不同的含意。
例如中國有「廣東省」、「福建省」,台灣以前也有「台灣省」等地方政府組織,但與日本的「外務省」、「防衛省」及「厚生勞動省」等內閣行政單位的「省」字意義並不相同。
我以前好幾次碰到ㄧ位麵攤的老闆娘跟我打招呼,「せんせい(先生)你要吃什麼」?她把男客都用日語「先生」發音來稱呼,實際上「先生」在日語的意思是指“醫生”或“老師”,那不是跟實際差很多嗎?
以下舉ㄧ些中、日文漢字使用上的不同來做參考:
台灣漢字 日本漢字
豬 豚
樣品 見本
公司 會社
出差 出張
汽車 自動車
飛機場 空港
火車 氣車
火車站 駅
肥皂 石鹼
攝影 寫真
業餘 素人
專家 達人
朋友 友達
劇本 腳本
結束 終了
時間 都合
市長 知事
小學 公學校
男演員 男優
女演員 女優
大特價 大割引
ㄧ宿二餐 ㄧ泊二食
(族繁不及備載)
我希望以後服務生直接使用「生魚片」或日語發音「さしみ」,妳說的「刺身」,照字面意義是要刺穿人的身體,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