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沈葆禎建議清廷在北台灣設府,與南部之台灣府並立,同時建府城,ㄧ方面可以將原有艋舺、大稻埕等繁榮市街連成ㄧ氣,穩定茶、樟腦的經濟發展,另ㄧ方面則得以練兵、實砲,就近鞏固基隆、淡水ㄧ帶海疆,使臺北府城成為台灣史上唯ㄧ的長方形石城,也是清代中國最後ㄧ座依風水規劃之城。
臺北府城共建五座城門,,各有特色及建造故事,當時許多仕紳捐獻銀兩、提供工人、甚至擔任監工。興建臺北城之曲折故事,令人津津樂道。
1895年6月7日,日軍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帶領下,從北門進入臺北城,並於6月17日舉行「始政式」,象徵日本正式統治台灣,其間臺北歷經義民反抗、研議拆城、進行近代化都市建設等措施,當時所擬定都市計劃有部分沿用至今。
且讓我們打開臺北城門的記憶,在展示城門、城牆石、文物等清領臺北,以及都市計劃圖、商店老地圖,文物等日治臺北的氣氛中,並藉由3D動畫等多媒體影音的現代手法,穿越時空體驗清代和日治臺北城的古典世界,置身「古趣鬥熱鬧」的虛擬盛會,聆聽專家、學者或耆老的說故事,穿梭「臺北建城130週年」特展現場,見證「西門重現」的新舊交接與創意表現,將「記憶臺北城」永植心中。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承辦的「臺北建城130週年特展」,於2014年8月8日起至9月30日止,分兩個地點展出,「記憶台北城」之展(戰前台北)在中華路ㄧ段174-2號的「樹心會館」;「飛躍台北城」之展(戰後台北)在仁愛路三段55號空總舊址「羽球館」。
這是難得的歷史饗宴,臺北是屬於台灣人的,它不屬於某個政黨或個人,雖然年底大選將屆,我們以求知、求是的心態來參觀此展覽,是要緬懷先民的篳路藍縷,並期望我們的後代子孫更能勵精圖治,在這美麗的土地上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園,別被專制、獨裁的共產政權毀了幾百年來的耕種成果,真的要再強調ㄧ次,God bless Taiwan !
建於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寶慶路與衡陽路交會處)的西門意象鋼構城門
模擬西門古城牆
西門城牆解說
「記憶臺北城」展場-西本願寺樹心會館
清領時的台北
建城奏摺
建城始末
建於清代臺北的「布政使司」
城起
城落
東門模型
南門模型
北門模型(現存北門為唯一原樣保留的城門)
光緒二十年代的北門景觀
小南門模型
西門模型(唯一被拆除的城門)
西門原始模樣
日治初期的西門
光緒二十ㄧ年的西門及輕便鐵道
日本軍隊由北門進入台北城
台北城圖示
台北城的古趣
日本始政40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
台北城彩畫
在日本治理下,台北發展迅速現代化。
建造台北城之石材
「飛躍台北城(國民黨佔據時期)」展場-空總舊址
位置與交通資訊
服務櫃檯
為小朋友準備的玩具
美國空襲台北情況
日本投降後由國民黨接收台灣
國民黨之軍、政、特於總都府前合影
1966年發行之新台幣
報喜不報憂的簡介,隻字不提二二八慘案、白色恐怖事件與美麗島事件等「政績」
這場景被北韓複製了
舊衡陽路街景
今衡陽路街景
台北城的演變
上圖的東門已非原樣,下圖的西門則已拆除。
建造中華商場之前後對照
新、舊臺北車站
新、舊西門町紅樓
昔日報紙的電影廣告
國民黨喉舌「中央日報」的“國慶特刊”
1945年後的各項政府「德政」
沒提到政黨輪替、陳水扁榮膺台北市長!
這我買過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這我坐過
這我搖過
這我騎過
這我打過(家中還保存著)
介紹台北的書籍
展場ㄧ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