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海關碼頭入口處
目前為市定古蹟的《淡水海關碼頭》位於淡水中正路259號,淡水老街的後區段,也就是紅毛城前的淡水河邊,是不久前才正式開放民眾參觀的「新」景點,說它新,其實也有152年的歷史了
舊稱「淡水滬尾關」的淡水海關是清代管理全台關稅的龍頭,地位重要,其稅務主要由英國人負責,以確保關稅的徵收。淡水海關自同治元 年(1862)設立後,其設施包含:海關關署、長官官邸、碼頭區等。碼頭區則包括碼頭本體、洋樓、倉庫。
淡水海關碼頭區域內現在有清代與日治時期海關之相關建設,計有碼頭本體、二層洋樓一棟、倉庫二棟、以及其他相關建築遺蹟。淡水碼頭本體全長約為150公尺,全屬重力式岸壁構造,岸壁表面全為硬石,長3尺 或2尺5寸,1尺5寸見方斷面,內填卵石,另以1尺見方石材收邊,砌築得很堅固;另有「繫船石」十五根,長5尺8寸見方,以及「登船口」,可供船舶停靠、 上、下貨之用。其建築構造於文化資產中別具特色。
來淡水參觀眾多古蹟次數多不勝數,現在又多ㄧ處勝景可瀏覽,不過我要建議遊客白天先參觀其他景點,待黃昏時刻再來此碼頭,應該更能欣賞到淡江夕照之美,將來跨越淡水河口的淡江大橋建好之後,恐會破壞夕陽西下的美好畫面,趁此時快用鏡頭留下永恆的回憶!
歷史簡介
園區平面圖
銅鑄裝置藝術
跨越碼頭鐵橋
碼頭構造解說
昔日淡水街景
開放時間說明
原為倉庫之ㄧ,現內部擺放機電設備。
此較大型倉庫現為展示間
供遊客試坐、拍照的舢板
古商船“金和利號”模型
捕旗魚船
1930年代的海關碼頭
1930年代的淡水港
日治時期的淡水港,尚可見大型輪船 身影。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現已整修開放參觀,被暱稱為《小白宮》。
小白宮
早期淡水街全景
1898年滬尾港剪影
1912年代淡水稅關
日治時期淡水港汽船
1859~1950年間外籍海關總稅務司署總稅務司
1941年最後ㄧ艘離開淡水河的汽船
碼頭鳥瞰圖(左邊突出部分)
今日的海關碼頭
“淡水稅關所属地”之界石
倉庫歷史簡介
此洋樓ㄧ樓販售文創商品,二樓為文藝展覽空間。
此處商品似乎少有人購買
畫作展覽
烏克麗麗也可與圖畫融為一體
台語歌謠《淡水暮色》
由倉庫遠眺觀音山
從背面觀賞淡水海關碼頭之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