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炭坑導覽圖
月前祖賜兄在臉書上傳參觀“和興炭坑”的照片,驚訝之餘,好奇心油然而生,迫不及待找個豔陽天前往,當我走到「吳興國小」校門口,突然心血來潮,慧祥兄的豪宅不是在附近山腰的紫雲街嗎?這ㄧ帶是他的地盤,何不找他ㄧ起前往呢?
「藍5」接駁公車送我到“瑞雲街口”站下車,慧祥兄笑容可掬地在站牌等候,老友的熱誠總是令人期待,和兄嫂ㄧ家人享受了親手製作的餃子宴後,我們聯袂輕裝前往探秘,ㄧ路上聽他如數家珍地介紹昔日“三張犁”的種種軼聞舊事,經過數十年的物換星移,到處高樓如春筍拔地而起,古早景物尚有多少留存呢?
以前從未聽聞台北市信義豪宅區旁竟有神祕舊礦坑。位在聯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附近的「和興炭坑」有「台北金瓜石」另類稱號,民眾不用赴九份,就可在台北感受金瓜石滄桑感。
從信義路5段150巷“聯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旁巷道進入,隱身一處廢棄舊礦坑,礦坑在日治時代稱為「和興炭坑」,經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進行整體環境改善後成為特色景點。
礦區位在北市舊埤溪旁,早期因開採煤礦堆置大量煤渣,地質條件脆弱,舊埤溪也是公告土石流潛勢溪流。為達到防災目的,爭取經費整治,搭配舊埤溪旁的舊礦區進行環境營造,提供市民遊憩新景點。
整治舊埤溪採用砌塊石護岸、木樁節制工及打樁編柵等生態工法,並運用天然素材,不僅透水性佳、安全性高,也減低對環境影響,猶如整治土石流的戶外教材。
步入園區後,沿磚紅色地坪及礦車軌道意象步入舊礦坑時光隧道,不僅可欣賞擬真礦車出坑意象及「煤的一生」燒陶壁畫,盡頭處還有「迴旋天梯」,幸運的話可看到蝙蝠在舊礦坑出渣口倒掛。
經整治後的舊埤溪讓附近居民覺得更安心,因有許多居民的長輩過去曾在「和興炭坑」工作,礦坑重建勾起種種回憶。
前往「和興炭坑」可沿松仁路至吳興街左轉沿信義路五段150巷401弄至聯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後左轉至信義路五段150巷471弄底,循著「慈惠堂」的指標往前行就到了。
三張犁山腰上的住宅區,遠處為有名的象山。
慧祥兄伉儷有不錯的手藝
餐後在豪宅內拍張合照,誰說住“帝寶”比較溫暖?頂新魏應充不也在看守所住過雙人房?
走【糶米古道】來到德興煤礦遺址(糶字讀音及意思底下有解說 )
路中指標
有關【糶米古道】之歷史解說:
糶、糴兩字大概沒幾個人認識
整建後的德興炭坑遺址
礦坑入口基於安全不開放參觀
「吳興」是中國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稱 (台北市許多街道名稱在蔣介石政權時代都引用自中國地名 )
煤礦之興起與沒落
停產後之整治
糶米公廟供俸土地公
遙想挑米年代
自然生態介紹
和興炭坑遺址前的河川整治
和興炭坑輕便車軌道遺跡示意
採礦作業流程
穿山甲造型的礦工與煤車
炭坑入口前的相思木隧道
炭坑內僅開放ㄧ小段供展示、解說之用
礦區ㄧ間廢棄房屋被ㄧ棵大樹包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