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李芑豐古厝
在臉書上看到有人上傳ㄧ張金山「李芑豐古厝」的照片,古色古香的建築矗立在田野間,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我這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躁動了,終於擇定ㄧ日出發探訪去了。
搭公車在金山區公所站下車,沿著中山路往石門方向前行,經過四十號橋(也可經磺溪橋)向右轉台2線的清水路,左轉21巷的產業道路,不到幾分鐘,就看到門牌號“21巷3號”的古厝。
雖然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這裡仍然住著李家後代,大埕停放ㄧ輛汽車,儘管對拍照有些礙眼,然而能順利進行而不受阻止,已算是感激不盡了。
入口旁有ㄧ石碑,是2004年8月10日由十九世裔孫李鴻謀所署名的《李家古厝沿革》,述說李家祖先從中國福建漳州遷台後的奮鬥史,雖已設立近十ㄧ年光陰,字跡仍相當清晰。
李芑豐古厝是李家第十三世祖,也是來台第一代的李佈公所建,建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李佈公,原籍福建漳州人,嘉慶七年來台,白手起家,經營有成。嘉慶二十二年時,獲賜「汝顏進士」,於是返回漳州攜眷來台,此後墾殖經營,廣置田產,成為當時金、雞、貂、石一帶的首富,並以「李芑豐」(芑與起同音)為家號。
其後子孫興旺,於是又擇相鄰約百米之地興建三合院,族人稱之為「新厝」(門牌號21巷4號)。 祖厝歷史二百多年,新厝歷史亦已超過百年。
李芑豐古厝為傳統的閩南三合院,左右各有雙護龍。三合院的正廳屋脊有翹起的燕尾裝飾,顯示當年李家的顯赫地位。古厝前院的外埕有一半月形的風水池,後方有茂密的竹林,符合傳統的風水觀念。古厝建築則是下半部以石條堆疊做為基石,上半部以紅磚砌成「斗子牆」,這也是常見的紅磚大厝的建築型式。
李芑豐古厝尚未列為國家古蹟,然而李氏子孫保留祖厝做為公產,由各房共同維護,因此古厝保存得相當良好,是金山區最著名的古厝。
21巷旁這條灌溉渠道大概叫清水溪吧
溝旁的廢棄輪胎造景
荷花池裡養了不少鯉魚
特為古厝鋪設的道路
古厝背後就屬陽明山國家公園
屋前ㄧ片綠意盎然
入口旁的休憩處
以下為古厝的內外景觀:
隔鄰的“新厝”也有超過百年歷史,以下為內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