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表基隆「役政公園」之遊文章時,曾提到有名的「二沙灣炮台」古蹟就在附近,在此特別分享有關該炮台之近況。其實基隆市存留的古炮台不少,二沙灣炮台算是離市區最近、交通最方便的景點,適合全家老少ㄧ道前往。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介紹:
二沙灣砲台又名海門天險,為國定古蹟,位於中正公園二沙灣山上,採用傳統的中國城門築法,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原位於二沙灣海邊的砲臺,創建年代約在清道光年間 (西元1840年),之後砲台被毀,現址為劉銘傳部隊於清法戰爭後(西元1885年)所建,深具歷史價值。
二沙灣砲台屬高地砲台中的「抱山式砲台」,不同於一般砲台,砲台建在地勢較高的臨海山頭,營盤設計在背海面地勢較低之處,海上來犯敵艦的砲彈只會打到山崗向海的一面,或越過山頭落到谷底,很難擊中營區。此外,並與位於外海口門的社寮、白米甕構成鐵三角防禦網,防守基隆內、外港。
二沙灣砲台現存之建築,如城門、營舍牆基、大階梯、砲座、子牆及儲彈藥庫,各有其特色;砲座、子牆均使用鐵水泥建造而成,另砲台區內並有仿製之古砲數門;又因居高臨下,視野寬廣,遊客可於砲座俯瞰港口,體會「海門天險」的氣勢,景觀絕佳。此外,砲台全區步道林木密佈,亦可做為森林浴之好場所。其間有鳥類及昆蟲,可在參觀古蹟之餘另有一生動自然之美。
來到此炮台時正值中午時分,由於天氣炎熱之故,竟無其他遊客在場,讓我好整以暇慢慢參觀、拍照,幸好周遭樹林密佈,遮蔽大部分陽光,心情為之輕鬆。
聽說附近的聖濟宮有「十八羅漢洞」古蹟,既來之則順道參觀,沒想到洞口竟被水泥封死,據廟方人士說該洞因年久失修,為安全起見已不開放參觀,只好悻然離去,沿著ㄧ旁的階梯往下走,出口處就是「中船路」,在路旁公車站搭乘103路公車,結束今日的基隆行腳。
役政公園與二沙灣炮台間是ㄧ片景觀公園
有清朝風味的涼亭
陽光太刺眼,取景時不慎漏掉“二”字
解說牌
早期所拍景象
此要塞扼守港區咽喉
這種大砲可能是德國製造
砲彈儲放區
聖濟宮
網路下載的十八羅漢洞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