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180829_123118.jpg   
 

       基隆市有為數不少的風景名勝,其中「和平島公園」更是名聞遐邇,它的地質景觀形成據研究已超過兩千萬年,散佈其間的奇岩怪石,令人讚嘆是上帝的偉大傑作,各個鬼斧神工的雕鑿「手藝」並不亞於野柳的地質公園。

        和平島上的原住民巴賽族稱此島為「tuman」,漢人入墾後則稱為「大雞籠嶼」或「大雞籠山」,在1870年代時,為了要與東北方海上的﹝小雞籠嶼﹞﹝即今日基隆嶼﹞區隔,以免混淆,於是改名「社寮嶼(島)」。 二二八事件後,改名為「和平島」。

       多數來到和平島的遊客幾乎不會造訪的秘密景點,就是我要介紹的「社寮砲台」,正確的說法應叫「社寮東炮台」(請看以下照片解說)。

當我來此時,真可以渺無人跡來形容,前前後後連個鬼影也沒有,畢竟這種存在荒煙蔓草中的歷史遺跡,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會感興趣。

       要參觀社寮東炮台,從基隆中正路的正濱漁港左轉正濱路,經過台灣第ㄧ座跨海大橋「和平橋」,過橋後立即左轉,經和平島觀光漁市,再左轉和ㄧ路二巷(旁有環港59活海鮮餐廳),途經「和平島龍目井」遺跡,順著指標向前,沿山坡路往上直行,不稍幾分鐘就可抵達「社寮東炮台」。

       以下為轉載「基隆旅遊網」之介紹:

考早於西元1626年,西班牙人便建創砲台,直至清初遭受摧,清法戰爭前才由劉銘傳重修完成,而上又遭受摧,直至西元1886年,劉銘傳再度重建社寮台,後又由日本人改建,分為東、西台。由於久未被發覺與,社寮台遭破程度較嚴重,近年積極規劃,也成遺跡賞玩去 然社寮東砲台整配置基隆其餘砲似,但由於晚,因此,仍可以發現不同的建築細部特色。整而言,仍持著一的日治有的特色。 社寮於西元1626年始建台,社寮西台的位置,很可能是西班牙人所建柯模堡的位置,後於西元1642年遭荷佔領,改名多利堡。清初期遭到毀棄,直到清法戰爭劉銘傳才於此地建台,但台未完成就戰爭。西元1886劉銘傳再度建社寮台。日本殖民台後,於西元1907年改建社寮台,西元1924年完成,分有西台。 社寮東砲台由於未被掘及重,因此施均遭破,目前存蓄水池,舍校兵台,指所,機槍堡,觀測所,彈藥庫等,均石砌。本台的配置方式用抱山式的做法,利用山谷坳地將營舍配置其藏性高,而座位於山外海很難發現砲台的存在。社寮東砲台是自清末期,日治期起,基隆地事要塞,具高度的保存值。

 

IMG_20180829_120214.jpg

 

IMG_20180829_123003.jpg

古蹟入口的社區

IMG_20180829_123029.jpg

老舊的社區活動中心

IMG_20180829_120402.jpg

營舍遺跡

IMG_20180829_120447.jpg

 

IMG_20180829_120731.jpg

儲彈庫

IMG_20180829_120807.jpg

 

IMG_20180829_120904.jpg

 

IMG_20180829_121019.jpg

樹根緊纏石壁,生命力極其旺盛!

IMG_20180829_121151.jpg

 

IMG_20180829_121207.jpg

石階旁看似指揮所

IMG_20180829_121347.jpg

 

IMG_20180829_121400.jpg

 

IMG_20180829_121542.jpg

 

IMG_20180829_121639.jpg

機槍陣地

IMG_20180829_121732.jpg

遠觀基隆嶼,牆邊以前曾設置對空探照燈。

IMG_20180829_121805.jpg

另ㄧ座機槍坑(右前方為海洋大學及碧砂漁港

IMG_20180829_121844.jpg

遠方可看到和平島地質公園

IMG_20180829_121953.jpg

新建橋樑連接和平島與北寧路(即東北角濱海公路)

IMG_20180829_123539.jpg

龍目井據說是三百多年前西班牙人所挖掘,現仍使用中,真是長壽井!

IMG_20180829_123604.jpg

已被封閉的日治時期防空洞(柵欄內可看到龍目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遊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