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雙雕鹽畫.jpg

風景處提供鳥瞰照片

       在水晶教堂附近的廟口小吃店飽足午餐之後,驅車不到十分鐘來到「井仔腳瓦盤鹽田」風景區,正好碰到遠從屏東前來的某國中校外教學師生,學生們聽導覽解說曬鹽的歷史,我也趨前湊ㄧ腳,早年台灣的製鹽景象無形中在腦際徘徊。

    「雲嘉南濱海風景管理處」的官網介紹如下: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西元1818年遷移此至至今未再移位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至今已有200年歷史

       史書上記載,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原住民族製鹽技術尚不成熟,故產出的鹽味苦澀,於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在其上鋪碎瓦片,引水至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推進人工造鹽產業的進程。
  以厚約6公厘的瓦缸片鋪成的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讓「井仔腳」特殊的曬鹽景觀保留在北門永華里的海岸邊,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此地讓人重溫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更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深入了解臺灣製鹽史地的點點滴滴,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旅遊景點。

       近二十年前,台灣製鹽成本抵不過進口的澳洲鹽(工業用鹽),故2002年起鹽田曬鹽就走入歷史,僅通宵鹽廠尚有科學化生產食用精緻鹽,先民篳路藍縷的曬鹽輝煌時代在此供後人憑弔!

DSC01117.JPG

 

DSC01113.JPG

 

DSC01114.JPG

 

DSC01116.JPG

 

每日夕陽照射在瓦盤鹽田上倒映天空的美麗光彩.jpg

 

在海邊築埕,在其上鋪碎瓦片,引水至鹽池.jpg

 

人工將鹽田堆積成一座小海鹽山.jpg

昔日曬鹽工作情形示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遊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