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悅記」祖宅俗稱《老師府》,座落於台北市延平北路4231號,迪化污水處理廠正對面,總面積5855平方公尺,現為當地的陳氏家族祠廟,目前尚有後代子孫居住其間。


     清嘉慶12年(西元1807年),居於台北大龍峒的中國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移民陳遜言建造該宅,此為典型的閩南同安厝,也是台北市內規模最大的古宅。


     大門門面進入為「公媽廳」,其餘廂房分配數個家族所共居,西元1832年因陳氏家族人丁衍生,該宅再於右側擴建相同式樣大小的一座四合院,兩拼四合院組成陳遜言一族之民宅。


    陳氏四子陳維英於咸豐9年(西元1859年)獲為思科舉人,先後擔任葛瑪蘭「仰山書院」與艋舺「學海書院」的山長(即院長),作育英才與培植後進不遺餘力,地方父老尊稱他為老師,也因此稱其宅第為《老師府》,至於「陳悅記」則為其家族之商號。


     陳家在清治時期共出三位舉人,除陳維英外,尚有陳維藻及陳肇興二人,根據大清律例,凡獲鄉試中舉人者,可獲賞「石礎」及「木旗竿」ㄧ對,不過因動亂與整修等因素,迄今僅剩一對,這也是全台現存僅有的一對。


     今祖宅僅右前部分整修完竣,開放供民眾參觀,其餘有些廂房尚勉強住人,有些則毀損人去樓空,殘敗景象令人不忍卒睹。


     屋前大埕尚存留之前整修時之施工組合屋,為第二期工程施作之用,只是何時開工無人知曉。


     此古宅於1985年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觀其傾頹、毀壞部分,修復不但要大筆經費,且工期漫長,住於此處的陳家老婦人今已85歲,行動不甚方便,她似乎並不抱著期待,也許是宿命吧!


 


 




公車司機要我在「老師里」下車,實際上應在下一站「污水處理廠」才對。





從對街遠望老師府。


馬路正在施工。








新整修的第一進。


左為尚未動工部分。


高聳的木旗竿。


石礎


不知何時曾舉辦文物展?





陳維英被入祀孔廟賀匾。



第二進主「公廳」。

















中央供奉祖先牌位。








以下為尚未整修的部分:










老舊門板。





廢棄的小公廳。


此公廳尚有人使用。


這是第三進的「公廳」,原為里辦公處,後來遷出。


陳氏後代子孫目前擔任「老師里」里長。


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兒子居住於此(李天祿入贅陳家,故其兒子之一姓陳)。






布袋戲舞台用具。


廂房老舊,但仍住人。





屋頂不見了。


能再忍受幾個颱風摧殘?





水泥搭蓋的臨時住家。


再來個大地震,不難想像!


























遍地瓦礫。


85歲的老婦人行動不便,並無僱用外籍看護,由女兒及親姪照料(揮手叫我別拍,可惜我早了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旅遊通 的頭像
    旅遊通

    旅遊通部落格

    旅遊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