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與天母的第一類接觸,應該是就讀大學時,曾到該地區購買一台老式轉盤錄音機,早年天母住了不少洋人,他們常把不用的二手舊貨賣給商家,國人也因此有機會前去尋寶。
曾在陽明山山仔后ㄧ帶住了幾年,卻從未聽過有所謂「天母古道」之山徑,可能那時登山健行活動較不盛行,故只對仰德大道耳熟能詳,從未有機會履踏此一前人胼手胝足的痕跡。
聽他人說,要走天母古道有兩種途徑,可由中山北路七段232巷底往上爬,也可由文化大學附近天主堂旁的愛富三街12巷向下走,衡量體力與時間,我選擇由上而下的走法,自然較輕鬆、省時又省力。
近中午時分,暑氣逼人,行走古道的山客明顯減少,沿途路面除了石階,平路則鋪滿細石,有關單位還算貼心,如不鋪石,雨後肯定泥濘難行。
路旁看到小心獼猴出沒的警語,心中不免納悶,在這北部都會中已多時未聞有猴群蹤影,等會兒且看牠們的真面目。
踩踏在細石上,只聞唰唰唰的節奏聲,反正也不趕時間,ㄧ邊拍照,ㄧ邊聽聽自創的樂音,自我歡愉一番,暫時拋開煩惱,享受當下,算是人生一樂也!
路程已過三分之二,突見「水源禁地 請勿進入」的告示,附近並有一老舊建物,心想應是傳說中的「淨水廠」,天母古道又名「水管路」,顧名思義是取山上泉水為自來水,往山下天母地區輸送,那應該有一條輸水管才對吧!
果不然轉個彎,粗大漆黑的輸水管沿著山路旁一節接一節呈現眼前,在平地,此種水管是深埋地底以利交通,此處卻原形畢露,似乎在表明「我不怕獻醜,因為我的內心是純淨的」。
古道終點天母端終於到了,路口有各種解說牌,還豎立一節水管模型,旨在闡揚飲水思源之重要,社區公園裡,幾隻泥塑小羊靜靜地在「吃草」,似乎告訴人們,「水」與「草」(食糧)來之不易,應知惜福、愛物,留給後代更寬廣的天空。
有關輸水管之典故。
天母社區發現一棵花朵盛開的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