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位於中和南勢角一帶住了約三萬左右的緬、滇、泰移民,他們是國共內戰時退守緬、泰的軍隊後裔及居民,其中以緬甸華人佔多數,這也包括從緬甸嫁來台灣的外籍新娘,像我此次專程消費的餐廳鄭姓老闆娘,嫁來台灣已有十五年之久,算是落地生根的華僑後代。


   各式異國風味的商店大都集中在華新街,故有「緬甸街」之稱,多數經營餐飲業,只見在此閒磕牙的顧客都操緬語,幾碟小菜加上咖啡或茶飲,就可度過大半天,既聯誼又可藉此紓解思鄉之情。


   每年四月中旬,新北市政府都循例在華新街舉辦「潑水節」慶祝活動,除了表示重視與尊重異族風俗文化,也希望推動當地的商業經營,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與錢潮,促進地方繁榮。




紅底白字的緬文意思是「來恩餐廳」。


我點了左上角的「魚湯麵」,應該吃來清爽才是。


各式各樣的佐料。


翁山蘇姬是緬人的民族英雄。


老闆娘正為我的魚湯麵加配料。


婆媳兩人都是緬甸華人,待客很親切,緬語說得比華語好。


牆上供奉的佛像。


勸人為善的緬文佛經。


一對緬族祖孫。


這「味露」應是從緬甸進口的調味料,不知是何味道?


出乎我的預料,魚湯麵(事實上是米粉)是這副德性,濃稠又有點鹹,好像加了魚粉,另外還有芫荽及山蕉嫩葉及其他說不出的名堂,這是緬式口味,我不太習慣,為了不暴畛天物,我還是把它吃光光!50元一碗。


34~5度的高溫,緬人卻能適應,所以沒有裝冷氣,我汗流浹背,請老闆開風扇,轉速卻有夠慢,說是還沒上油之故,只好來杯冰咖啡解熱,味道還可以,一杯40元。


南洋一帶因天氣較熱,故他們習慣用水沖洗肛門,既涼爽又乾淨。


緬式炸物。


剛炸好的蒲瓜酥與春卷。


緬式餐廳一家接一家。


華新街形象商圈,招牌整齊排列。


另一種風味小吃。(其實我不知道她們賣什麼,打電話問問看)


泰國小吃較少見,緬文與泰文長得像表兄弟。


在此應吃得到「過橋米線」吧?


聊八卦?


訴鄉情?


座上賓幾乎都是男性。


這是正式的聯誼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遊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