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向下一代預借現金860多億(加上印刷與發放行政費用應該在900億左右),以『振興經濟』為名,大做人情,只要是尚存一絲氣息甚至將於三月底前出生的baby通通有獎,每人可領3600元。
發放日,我也跟多數人一樣拿著必要的證件前去領取,由於是首次發放,工作人員雖然事前有經過一番講習,但難免會碰到一些特殊狀況而與民眾引發爭執,由於立法匆促,總有不盡完善之處,一回生二回熟,今年如能多發幾次不就OK嗎?,雖然有人譏為「政策性買票」,但見錢眼開是99.999%人的天性,就像我雖不贊成也得乖乖把券領回再說,人有時不免要扮演偽君子,只要不「太超過」即可。
拿到政府的「善款」,有人迫不急待去血拼,新聞記者也忙不迭的在各賣場穿梭捕捉鏡頭,好像全國在辦喜事般,喜洋洋的景象一時遮掩了那些躲在暗室角落黯自哭泣的窮人悽慘表情,晚上電視新聞全都是「報喜不報憂」,這3600元不過是「救急不救窮」,不像「王剩人」所說80%的人不需要消費券,此番是以「振興經濟」為宗旨,所以沒有「排富條款」,但看在眾多失業者及貧困家庭嗷嗷待哺的迫切需求,政府不應為德不卒,應該好人做到底,既然錢由國庫支出,何妨再發放「救窮扶貧救濟券」,對那些處在「水深火熱」者給一萬或數萬元,及時伸出援手,這才是「有人性、有血性」的表現,曇花一現或錦上添花的做法,引人「譁眾取寵」譏諷。
在鏡頭前大聲說:「我要捐出消費券!」給人一種作秀之感,捐獻固然是好事一樁,「為善不欲人知」不是更高的境界嗎?要當聖人其實不易,但千萬別成了「剩人」,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人」,活著有何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