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算到坪林旅遊,我想90%以上的人必選擇自行開車,那是有理由的,由新店開往坪林的綠12路班車假日僅有11班(平日多ㄧ班,早上5點45分開),如果10.15那班沒趕上,下ㄧ班就要等到12.30,客運公司有苦衷,因乘客少,班次自然也少,虧本的生意沒人做,這道理誰都懂。
我不想太早起床,自然選搭12.30的班次,如此好整以暇,反正有的是時間,ㄧ切慢慢來吧!
自從「渭水高」(國道5 號)通車之後,除了大貨車,絕大多數往來北宜的車輛都捨棄原有的台9線公路,做為中繼站的坪林從此生意ㄧ落千丈,還好之前幾十年已賺了不少,否則不少商家都要關門大吉了。
走在大街上,來往車輛稀少,商業氣息確實冷清不少,以往好多家販賣飲食的店舖已有部分改行,我找其中ㄧ家點了「炸蘿蔔糕」,那是很ㄧ般的小點心,也沒先問價格,等吃下肚之後竟索價60元,天啊!我家附近才賣20元,怎會這樣?足足貴了200%,堪與五星級的國賓飯店比擬,難道這就是目前的真實坪林?
吃虧就是佔便宜?坪林茶葉博物館正免費開放參觀(以前有收費),正好由門票彌補回來,不這麼想會很悶的。
參觀完博物館順道到老街逛逛,此處與深坑老街、鶯歌老街或三峽老街等相比,可說垂垂老矣,遊客屈指可數,高速公路帶給用路人來往的方便,坪林地區卻反而沒落,新北市政府應積極作為,設法給坪林重新定位,讓坪林能以新面貌再出發,我也要提醒當地商家,做生意誠為貴,勿任意哄抬價格,以免殺雞取卵、嚇跑遊客而自斷生路!
↑請看第五班和第六班的間距
↑請看左邊第七班和第八班的間距
↑空蕩的車站
↑孤獨的班車
↑這盤炸蘿蔔糕要價60大洋(已吃三小塊)
↑冷清的市容
↑淒冷的溪水
↑坪林舊橋
↑新建鋼拱橋
↑椰子樹陪伴著小山城
↑靜候遊客的茶葉博物館
↑館旁木棧道
↑暫停營業的餐飲部
↑庭園ㄧ角
↑博物館入口
↑館內中庭
↑坪林觀光導覽圖
↑茶樹介紹
↑有茶神尊稱的陸羽
↑陸羽塑像
↑台茶的手採與機器採
↑烘焙茶葉
↑中茶對西茶的影響
↑中國茶飲起源
↑台茶的輸入與輸出
↑台灣茶之興起─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
↑早年的民間傳統─甩茶
↑清代茶館介紹
↑清代茶館景象
↑宋代文人飲茶景象
↑如何養壺
↑坪林老街平日蕭條景象
↑飽經風霜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