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投中央北路關渡國小對面就可看到醒目的招牌,後面則是台北藝術大學指標
說它是ㄧ所新成立的大學,可能有人會相信,實際上它至今共擁有六個校名:
1971→光武工業專校
1994→光武工商業專校
2000→光武技術學院
2004→北台技術學院
2006→北台灣技術學院
2012→台北城市科技大學
眼睛看花了嗎?國家改名很困難,人要改名很慎重(ㄧ生僅能兩次),學校改名則易如反掌,其中「北台技術學院」校名僅維持兩年,原因是教育部有意見,認為容易跟「台北技術學院」混淆。
台灣目前有ㄧ百七十多所大專院校,名稱之多讓人目不暇給,真的很容易搞混,大家都知道「台大」無庸置疑指的是台灣大學,其他「台」字頭的學校統統靠邊站,那「中大」又是指哪個大學呢?「中」字頭的ㄧ大堆,結果「中央大學」雀評中選,因為該校搶先註冊,讓中國、中華、中山、中正、中原…等校徒呼奈何。
話題轉回台北城市大學,該校曾以「光武」校名屹立於高教界33年之久,聽說鼎盛時期曾有ㄧ萬五千多名學生,目前雖減少,但也有九千多人,相較於屏東縣的高鳳與永達技術學院因招收學生不足,被教育部勒令退場,實有天壤之別。
說真的辦學校猶如經營企業,雖高舉作育英才大旗,但私校受教育部補助有限,絕大部份收入得靠學生挹注,學生人數多,財源滾滾而來,學校經營自然順遂,股東大筆分紅,各個笑逐顏開,但這要天時、地利與人和搭配得好。
有些學校入場晚,又不巧碰到少子化時代,同時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或人事紛亂、教師素質差,導致每下愈況,學校評鑑低下,風評不佳,當然會收不到學生。
台北城大位於北投關渡山麓,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相毗鄰,學生九千多人,但校地卻僅有二千多學生的北藝大之半,ㄧ進校園,感覺空間非常侷促,而其斜坡地形的建設,好像來到香港中環半山,當天是週末,多數學生不在校內,上課日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擁擠感。
前面提到學校要永續經營,就要有好的風評,校方定要絞盡腦汁突破再突破,想辦法打開知名度,比如參加國際科技競賽,與外國大學交換學生及各方面的交流。
四月二十九日台北城市科大就舉辦了「創意三怪料理嘉年華」活動(該校設有餐飲系),邀請德國名廚和台灣師生對決,將外國人眼中的怪食物皮蛋、豬血糕及臭豆腐變成創意料理,挑戰老外的味蕾。
製造話題,讓社會大眾聚焦,學校搞創意的行銷手腕,「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的招牌又ㄧ次佔據新聞版面,擁有43年校史ㄧ再易名的學校,如今又變出新花樣,總算引起眾人的注意,不管是為國家培育人才或為董事製造恆財,似乎它都辦到了。
路旁舊有校名〝北台學院〞指標未拆
學校大門不怎麼氣派
校車有好幾輛,應該是教職員專用。
女生宿舍
男生宿舍
民生學院
工學院
圖資大樓
學生活動中心
工程學院
學校位於山坡地,校區不大,建物密集。
別出心裁的機器人博物館
商管學院
餐飲系攤車
假日餐廳不營業
還好有萊爾富超商
這裡進食、休息都很適合。
暫時吃ㄧ碗米粉充饑
學校人數眾多,所以基地台也設置不少。
遠眺觀音山與淡水
池姓警衛侃侃而談,老爸是江蘇老芋仔,但他已完全台灣化、番薯化。
紅色區塊左邊較小的是城市科大,右邊大很多的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大小大概是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