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造型的園區館舍
自從1949年國民黨政權敗退來台之後,為了鞏固統治之便,成立所謂「國語推行委員會」,強力要求全台各機關、學校ㄧ律使用「國語」,原本在日治時期暢行於客家庄的客家話受到打壓,以致於幾十年來年輕ㄧ輩的客家人逐漸拋棄母語,甚至傳統文化也因而式微,為避免產生斷層,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政府乃於2001年6月14日成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是全球唯一的中央級客家事務專責主管機關,以振興客家語言文化為使命,以建構快樂、自信、有尊嚴的客家認同為信念,以成為全球客家文化研究與交流中心為任務,以「牽成客家、繁榮客庄」為目標,以「榮耀客家、藏富客庄」為願景。
根據統計,全國客家人口按《客家基本法》之定義,總數近42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約18%,大部分集中於桃竹苗、高屏及花東地區。
爾後在全台各地陸續成立“客家文化園區”,目前已有台北市、新北市、東勢、六堆及苗栗等處,為發揚客家文化、寓教於樂及休閒的好去處。
甫於2005年8月4日開幕的“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位於三峽區隆埔里龍恩街239號,是新進落成的客家園區,現代新穎的外觀,巧妙融入了客家建築元素,包括圓樓、槍眼、耳樓、望樓、禾埕、水圳、通廊等。至於,廣場前則作為公共空間,除了玩玩客家童玩外,還可以欣賞不定期的「收冬戲」等客家戲劇演出。
想要了解客家文化傳承者,一定要到文物展示館瞧瞧,遙想當年鄧雨賢的「雨夜花」,曾讓多少人感動落淚?認識客家山歌、八音的美麗音符,是如何」傳唱?或者在「客家留聲機特展」區,用心傾聽所記錄下來的客家聲音。除了懷舊外,文化園區內還定期展出現代客家藝術家的創作品,吸引遊人在此駐足流連。
園區內的“大嬸婆御膳坊餐廳”,則不管是大門口設計,或是內部的陳設裝潢,都兼融了濃濃的客家色彩,以及簡單爽朗的線條,置身其間,頗能感受到那復古及現代風搓揉出的特殊氣氛。在這裡,除了供應創意客家美食,向梅乾扣肉飯、客式桔醬起司烤春筍等,還規劃出客洋融合的LOUNGE區,是不錯的聊天小酌之處。
以下為參觀資訊:
電話:(02)2672-9996
門票:免費入館參觀。
交通方式(開車):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三鶯交流道(往鶯歌方向)下。(園區免費停車)
交通方式(搭車):
火車:
鶯歌火車站下(前站),轉桃園客運5001、5005(三峽-桃園)、三鶯假日文化巴士(假日行駛)至客家文化園區站下。
捷運:
永寧站下轉臺北客運917路至客家文化園區站下。
新埔站下轉臺北客運910路至恩主公醫院站下車,步行15分鐘至客家文化園區
府中站下轉臺北客運932路、910路至恩主公醫院站下車,步行15分鐘至客家文化園區
景安站下轉臺北客運908路、921路至恩主公醫院站下車,步行15分鐘至客家文化園區
永寧站下轉臺北客運916路、917路、940路至恩主公醫院站下車,步行15分鐘至客家文化園區
大坪林站下轉臺北客運941路至恩主公醫院站下車,步行15分鐘至客家文化園區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00 - 17:00
週六、日 09:00 - 18:00
休館時間:
每月第1個星期一休館,倘休館日遇國定假日,以順延1日辦理休館。
除夕、年初一休館
選舉日休館
服務台
園區籌建誌
牆上之公共藝術
中庭
特展室:白滄沂天彫藝術展(2015.03.01止)
簡報室
研習教室
客家電視台“主播體驗”
各樣客家工藝作品展示:
二樓演藝廳
陶瓷精品區
由二樓俯瞰園區
二樓藝廊
常態展區
世界最大金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