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古廟座落在板橋鬧區,也就是館前西路92號,離我家及林家花園步行僅約七、八分鐘,我曾路過無數次,因為它隱身在一排店面裡頭,一直都沒察覺其存在。


    說到迪毅堂這座廟,它可是大有來頭。它始建於清同治12年(西元1873年),已有130年歷史,是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家族為了追念在清咸豐9年(西元1859年)漳泉械鬥中殉難的林家「總勇」徐才及十二位勇士所建。


    日治大正12年(西元1925年),地方人士劉嘉輝倡修後,擴大廟埕,建左右護龍,成三合院建築,後來廟埕被徵收闢建館前西路,左右樓房也陸續改建,從此迪毅堂便藏身於大樓間,雖然木構雕刻細緻,門板彩繪細膩,但敵不過時間的摧殘,以致腐朽嚴重,故由管委會搭蓋鐵皮屋頂遮蔽。


    根據新北市文化局的史料記載,徐才及十二位勇士是當年受聘於林本源家族的桃園客家籍人士,徐才入祀後被尊封為「徐元帥」,故迪毅堂也印證了清代漳泉械鬥雙方都僱用其他族群人士助陣的歷史。


    全台有不少客家義民廟,但閩南人為漳泉械鬥的罹難客家人蓋廟,這是目前唯一的一座。清咸豐3年至9年間,北台漳州、泉州移民為爭奪地盤而致械鬥正如火如荼,雙方都僱用客家人當「傭兵」。


    初始泉州人稍占上風,林本源家族中的習武子弟林國芳是漳州人領袖,他聘請功夫不錯的徐才當總勇(軍師),終於反敗為勝。


    在咸豐9年最後一次大械鬥中,徐才及十二位武師不幸罹難,後來板橋林家積極化解漳泉恩怨,械鬥才告終止。


    如今迪毅堂毀壞嚴重,文化局已著手進行文化資產指定程序及調查工作,以供將來修復做準備。


    從現場所拍照片可看到其慘狀,將來如欲修復必定是極浩大工程,其複雜程度不亞於泰山明志書院之毀損復舊,他日是否得以修舊如舊地浴火重生,吾人且拭目以待。


 




板橋鬧區館前西路,有誰看得出屋後有間廟?


門口停放大貨車,誰會知道廟在裡頭!


旁邊是一家資源回收站,貨車是來載貨的。


迪毅堂三字是前板橋市長贈送的匾額。


門邊兩排木匾則是某位縣議員所贈。


看來悽慘,比倉庫還遭。


景象破敗,沒看到任何人在場,猶似棄兒。


一早有人來燒了香就閃人了。


落寞的眾「神」。


這位可能是徐才「徐元帥」,其他十二位武師卻被拋棄了。


破敗的門板置於一旁。


這門板稍好,但還管用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遊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