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曾為文提到有人為禿頭而傷神,現再為快速理髮的崛起,向那些「無髮無天」者致意。
我一生的「變髮」分成三個階段,初中畢業前是屬「電火球仔」,亮中帶些許黑暗,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光頭和尚」,從無髮型可言。高中開始,情竇初開,知道頭髮似乎有吸引異性的作用,雖然留三分頭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樣式,但多少可作些「文章」,不會顯得太單調。
升上大學猶如野獸出閘,髮禁完全開放,是個講求自我的環境,但在保守的年代也不過是「左分、右分或中分」的西裝頭,初次蓄留長髮,師傅建議多數人所採用的「左分」,於是我就幾十年不曾改變,是個忠實的「左派分子」,那時流行為頭髮上油,很多歐吉尚喜好塗抹油膩膩的林森髮油,尤其頭髮全往後梳的 ALL BACK ,其油層厚度幾可當「蒼蠅紙」的替代品,令人望而卻步,我則選用較不油膩的丹頂髮蠟條,輕輕一抹,淡淡香味,微風吹拂下,他人聞之可有醒腦效果呢!
髮廊裡女性髮型圖的變化多端使人眼花撩亂,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這和高級化妝品的消費有異曲同工之處,女人寧可縮衣節食,也要把髮型當藝術品來琢磨,你只要送她一句「妳今天的髮型看來好年輕、好亮麗喔!」她必樂不可支,忘了今夕何夕。
當然也有一些男生閒著沒事,花不少工夫「施行髮術」,其執著程度不遜女性,不過隨著時代的改變,更多的男性受禪風影響,逐漸走向「極簡」,不修邊幅,不受拘束,隨遇而安,大家在職場或工作上汲汲營營,無暇也無欲在「頂上」耗時間,簡單、乾淨、衛生、好梳洗已是基本要求,近年全台各地興起一種快速理髮百元店,就為了講求快節奏的生活而生。
上個月基於好奇心的驅使,我首度光臨愛買量販店的快剪店,就像買悠遊卡般,把百元券塞入機器吸鈔口,馬上送出一張號碼小紙條,根據燈號所顯示的號碼順序入內「挨剪」,從頭到尾只用一把電動剪而不用剪刀,你想要師傅作細部修飾,抱歉!請看「快剪」二字,無論外邊是否有他人等待,我們的特色就是「快刀斬亂蔴」,一條像吸塵器的吸管在肩膀以上除去髮渣之後,我記得不到十分鐘就「趕人」,快得有如殺人不眨眼,彷彿時光倒流到當年新兵入伍時的落髮場景,如果將來有「自動快速洗澡機」的發明,請別驚訝!
聽說「快剪」流行之後,不少傳統的理髮廳生意一落千丈,有些還關門大吉,歐洲工業革命時不是也使很多工人失業,大型賣場也使很多「柑仔店」等無人,高鐵搶走飛機的客源,便宜的外勞使不少本勞改行,手機的流行,逼使B.B CALL走入歷史,光碟的出現,錄影帶只好讓賢,數位相機把傳統底片相機送入博物館,中共武力的急遽提升,迫使台灣國防軍力一再縮編,很多軍人都不知道「為何而戰」,凡此種種,世事有太多的無奈,「適者生存」是永恆不變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