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肅穆的大門
「我走了,問心無愧,死亦怡然,我死之後,希望於你者:(ㄧ)忘記我,越快越好。(二)做事要切切實實,掛空名、混日子,都要不得。(三)好好教養孩子。(四)咬緊牙筋,忍住痛苦,活下去....」
以上為白色恐怖受難者黃賢忠(1921~1952私立義民中學教員)寫給妻子的遺書摘要。
三月二十八日二度來到秀朗橋景美端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這是豔陽高照的大晴天,很訝異在這週末假期裡,園區訪客屈指可數,十點半的免費導覽活動竟然無人參加,解說員樂得回接待處休息去了。我想應該與許多民眾提前掃墓有關。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原本是戒嚴時期警備總部的“景美看守所”,關過許多冤假錯案受難者,包括前副總統呂秀蓮、人權作家柏楊等人,在台灣人權奮鬥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國家人權博物館經過三年整修,已完成「仁愛樓」一樓外役區復建,刻意將當年的看守所情景復刻重現,置身其中,有如走過歷史長廊,重回當年政治受難現場。
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一三一號的「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原址於一九六八年警備總部將軍法處及看守所遷至此處,故稱為景美看守所,具備「審判」、「服刑」及「移送」監獄三重角色,除關押犯人,也作為移送人犯至台東泰源或綠島監獄的中繼站,監獄人犯集中作息處即為「仁愛樓」。
根據資料估算,這座佔地一千六百坪的兩層樓監獄,曾經關押犯人約在兩百人至四百人間,曾住過這兒的知名人士,包括名作家柏楊、陳映真、李敖等,美麗島事件的呂秀蓮、高雄市長陳菊、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施明德、姚嘉文、張俊宏等,傳播界的崔小萍、李荊蓀等,政治異議者前國大代表余登發、前立委謝聰敏等。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說,許多國際友人羨慕台灣的成功經驗前來觀摩,但從文化部立場,台灣在戒嚴時期所經歷的人權發展過程,更值得外國朋友了解。因此籌備處歷時三年,努力把人權園區中的歷史場景復原,蒐集受難者的口述歷史和家屬捐贈文物,透過先人的犧牲奮鬥歷史,提醒後世子孫珍惜得來不易的人權與自由。
聽到「軍事審判」,很多人都會頭皮發麻!
讓人聯想到納粹集中營
這刀片鐵絲網在總統府前經常派上用場
回想當年四周警衛森嚴
關押人犯的“仁愛樓”囚籠
手銬與腳鐐(看了有點暈)
比「動物之家」的狗舍還糟
也許是與家屬最後ㄧ次會面
無法想像的牢房
洗衣場
餐廳
黃賢忠遺書字字血淚
黃溫恭遺書令人不忍
高ㄧ生遺書含冤赴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