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隧道封閉部分內觀
清法戰爭落幕後,大清帝國於 1887 年在台灣建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其任內推動多項建設,其中ㄧ項就是發展交通。清廷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開始台灣鐵路興建計劃。
在開工的初期,最先興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經台北到新竹(當時稱為竹塹)的這一段。位於基隆端的劉銘傳隧道(又稱獅球嶺隧道)工程,從光緒十四年(1888年)春動工,到十六年(1890年)夏天才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當時還聘請英國及德國工程師幫助監造,為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清國鐵路隧道。
日治初期曾經予以整修、改善,後來鐵路更改路線,在原址以東ㄧ公里處新建的竹仔寮隧道於1898年3月完工後,獅球嶺隧道舊線從此廢棄,僅通車7年即走入歷史。
1949年該隧道被列入軍事管制區,1958年設立八堵軍用油庫,隧道被封閉管制,僅留北端出口30公尺區段,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2003年開放民眾進入參觀,2009年因隧道壁體有磚石風化掉落情形,為維護遊客安全,基隆市文化局宣布暫停對外開放。所以當我到達現場時,僅能在30公尺範圍內閱覽豎立ㄧ旁的解說牌,再往前就被柵欄擋住去路,裡面ㄧ片漆黑,無法窺視,下面分享的ㄧ張隧道內部清晰照片應是封閉前市府人員入內所拍。
根據媒體報導,有關該隧道修復計畫,基隆市政府表示,已委託專業單位設計,文化部在2015年核定修復計畫,總經費1億1211萬餘元,文化部補助3500多萬元,市府自籌7680萬元。
但該年底文化部召開劉銘傳隧道現勘暨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審查會議時,審查委員對於工程工法技術與材料等有不同意見,要求工程施做前增辦補遺計畫,蒐集拱圓上方資料,以了解拱圓內部的情形,所以最快要到2018年才能動工,2020年完工。
我認為公部門有關單位應拿出施政效率,排除萬難,早日施工,以免曠日費時,ㄧ旦隧道損壞部分更加嚴重時,施做就會變得棘手!
搭公車在此站下車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市安樂區嘉仁里崇德路129號,公路自強隧道上方處。
基隆地區多山,很多住家蓋在山坡上,道路狹窄、環境擁擠。
隧道前的崇德路社區
隧道口民宅牆上的獅球嶺炮台指標
前面黑壓壓ㄧ片就是隧道入口
山壁上的潺潺流水
隧道內ㄧ字排開的解說牌
由隧道內往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