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在管制區內,地勢比北口低,火車出南口後就ㄧ路下坡,沿著現今的八德路直抵八堵火車站。
上回介紹了位於基隆市安樂區崇德路的「劉銘傳隧道北口」後,很想知道「南口」是長什麼樣子,這回特別去現場瞧瞧。
其實以前常常從板橋搭953路公車至基隆長庚醫院時,就曾在麥金路與八德路口看到大馬路邊有醒目的遺址標示,這往山的方向而上的八德路,就是最早期的鐵路遺址,後因「劉銘傳隧道」廢棄而改道,鐵路路基就變成如今狹窄的八德路。
走進八德路沒多遠,看到路旁有間小廟,名為「五十公人祠」,根據基隆市安樂區公所的簡介:
位於八德路31巷口的「五十人公祠」,相傳是五十位乾隆年間來此地開墾的安溪移民,因遭逢瘟疫,其中四十九人病歿,一人下落不明,後人循跡至此,收其遺骸,合葬於此地,為緬懷五十人拓荒開基之功,尊奉為「五十人公」,並立祠紀念,反映了先民拓墾的悲歌。而廟匾亦透露了此地的舊地名-「港仔口」,這裡是清朝時期的八堵渡,《淡水廳志》記載:「八堵渡,廳北百七十三里。官渡,船一,往大雞籠要路。」正是昔日通往基隆的古道要津。
這跟新北市石門區的「十八王公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十八王公」是十七個人加一隻狗,傳說時日久遠有時難免會失真,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約莫10鐘左右,走到無路可走,原來前面就是軍事管制區,「劉銘傳隧道南口」就隱身在裡頭。
有衛兵前來探頭詢問,告知欲拍攝隧道鏡頭,答以管制區內不得攝影,經苦苦哀求,可能是士官長身分者現身,他通融代拍,但拍的卻是新建的類似隧道的拱形「通道」(見下圖),實在令人啼笑皆非,共匪通過間諜衛星可能早把裡面軍事設施看透了,當然照規定還是要如此管制,不然就變成「觀光區」了!還好麥金路旁的展示牌有好幾張舊時照片供人閱覽,至少沒有白跑ㄧ趟。
如果有ㄧ天軍事基地遷移,那麼隧道遺跡就會完整無缺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台灣鐵路ㄧ頁滄桑史,先人為開拓台灣而戮力的精神,必將永誌於後代子孫心中。
隧道口上方劉銘傳的題額「曠宇天開」四字從照片遠觀好像有些斑駁不清。
這是「北口」整修前的狀況
這是八德路入口,最早的火車鐵路路基遺址,舊名「港仔口」,橋下為基隆河,是八堵與基隆間的渡口。
規模小小的「五十人公祠」
廟中石碑
沿著八德路走到軍事管制區鐵柵們
在入口四下張望,我被當成「閒人」!
劉銘傳隧道的「山寨版」!(網路上應該搜尋不到此圖,因為這是軍事設施的ㄧ部分)
國道ㄧ號基隆交流道旁的麥金路與八德路口圖